【我和矿大的故事】老骥思千里,飞鸿阅九洲——记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建筑人熊振教授

发布者:Ader发布时间:2019-06-27浏览次数:1070

清晨的微光,洋洋洒洒地落在充满年代感的林荫路上,耳边清脆的鸟鸣凸现了此刻的宁静。路旁的野花也悄然绽放,“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迎着微风,我们走进了一栋朴实简洁的住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早早的等候在那里,他,就是我们今天采访的主人公,矿大建筑系创始人之一——熊振教授。


怀鸿鹄之志,立诚恒之本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正是战火纷飞的焦灼时刻。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熊爷爷的家人也从不放弃让孩子读书的机会,聘了一位年轻的读书人。与以往的老夫子不同,老师把晦涩难懂的四书五经转化成了通俗易懂的知识,使处在顽皮年纪的熊振对书本产生了兴趣,也为以后热爱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就像哥哥带着弟弟们读书一样。如果说有什么要感谢的人,那就是他了。”熊爷爷面带微笑地说到。等到后来,抗战胜利,进入南通中学学习,“诚恒”的校训给熊爷爷留下深刻印象。在后来的求学生涯中,熊爷爷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决心跟着共产党走,为祖国发展作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


系国家发展,观六路八方

1950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正处在建国发展的关键时期。熊爷爷放弃了当记者的念头,开始学习建筑专业,先后师从梁思成、吴良镛等诸位先生。“我们通常说‘衣食住行’,是人类所必须的,但纵观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衣、食、行’,无不是更新换代速度超过‘住’,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建筑学重要,这就是原因。”熊爷爷语气坚定地说到,“国家的进步,体现在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增加上。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住房要求的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我们必须学好建筑学。”就是凭着这股对建筑学的热爱,熊爷爷后来去美国游学。在美国学习期间,他对中外的建筑的差异做了深刻研究。“中国建以高层,而美国却崇尚洋房,对地下土地的利用率远高于中国。而且美国建筑多以木材为主,省时省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从这个角度分析,因地制宜,如何实现当地材料的最大化使用,建设什么样的住宅,怎样建设住宅,成为熊爷爷回国后所注重的重要方向。


淡功名利禄,专育德树人

说起怎样与徐州这座城市相遇,可谓是百转千回。1954年大学毕业,担任大楼施工处主任,1955年与苏联研究生导师一起来到东北工学院,随后一年又去往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兜兜转转,1972年熊爷爷来到徐州,参与进行钢铁建设。“在冶金局的四年里,虽然晋升职位,但我发现,真正喜欢的还是教书育人的学校。”熊爷爷回首往事,依然充满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1978年,矿大在徐州建校,消息一出,熊爷爷高兴万分。冥冥之中,矿大的到来与他的教学意愿不谋而合。进入矿大教学并非易事,而原单位的挽留,更是让当时的熊爷爷进退两难。在1983年的徐州人民代表大会上,熊爷爷终于向上级领导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于教育建设的热爱与坚定的奉献精神,使熊爷爷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矿大之后,他发现学校的学科发展不是特别完善,便积极提出创建建筑学的建议。1985年,矿大迎来了第一批建筑学学生。从那以后,虽然会面临很多困难,但熊爷爷与矿大建筑系的师生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虽然熊爷爷已不再教学的第一线上,但学院的最新动态,他总是会第一时间关注,并会经常与年轻的教师沟通教学经验。“老师就是知识的小贩,学会整理知识,使同学们容易接受,这就成功了。”熊爷爷幽默的话语中,是他对教育事业最本真的剖析。


站时代前沿,倡知行合一

卢梭曾言:“植物的形式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正是因为熊爷爷对教育保持着不变的初心,所以他对老师的要求也特别严格。“老师的责任心要强,对教学质量要抓得紧。对于快毕业的实习同学,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谈到对千禧年的00后有什么期望时,熊爷爷微笑着说:“学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国际形势,是青年人应该做到的。”说完,熊爷爷还高兴地为我们拿出学院同学为他整理的各国的GDP数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使岁月磨平他的棱角,染白他的头发,限制了他现实的步伐,但对国家、对社会的关注也依然没有停止。采访结束,熊爷爷表示欢迎对时事政治感兴趣的同学经常来家里做客。矿大风风雨雨走过110年,而矿大的建筑系,也在像熊爷爷这样优秀教师的一代代接力中,走过三十四年的春秋冬夏。矿大成就了他,而他也丰富了矿大。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作者:贾诗淼摄影:责任编辑: 审核: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