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沉潜刚克——记建筑与设计学院徐刚教授

发布者:Ader发布时间:2017-05-23浏览次数:418


明媚的初夏,在暖风拂面的时刻悄然而来。我们来到了徐刚老师的工作室,在庭院深深的二楼尽头。没有蝉鸣的嘈杂与纷扰,只有几许清风与茶盏;没有华丽与纷奢,只有张张画卷、缕缕书香、几把树藤长椅、杯盏茶具、还有几株花草。


梦源童稚,勤练不辍

徐刚老师从小就对绘画有着很大的兴趣,从刚开始描摹戏曲人物,到后来开始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十分痴迷,时常画着画着就到了第二天清晨。那时,画画还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徐老师也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是因着对绘画的热爱,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下去。后来,徐老师用自己努力获得的成绩一次次证明了自己。在做教育工作的姑姑的帮助引导下,才慢慢被家人理解,最终获得了家人的肯定和支持。

初中毕业之后徐刚老师便参加了工作,工作之余也是挤出时间画画,不断寻找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也在自己的坚持下在绘画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说道,绘画这条路本来就不是一条很容易的路,只有不忘初心、保持热情不退,才可能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不去想自己是否也会迷惘,既然选择了绘画就要保持初心,方得始终。面对当前社会中教育的复杂现状,各种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很多人都脱离了对绘画的本质追求,我们要认清自己,追求本真,发掘内心深处的诉求。


寻找真我,步步脚印

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审美的提高,徐刚老师逐渐走出画室,从最初的的素描静物、人物写生慢慢走向了自然风光的写生之路。在面对大自然的过程中,光与影的瞬息变化,空气中每一丝温度的变更,光影下每一片树叶的凋零,包括每一朵花蕾的绽放,都成了徐刚老师想要捕捉的瞬间。对他来说,每一张作品都是心灵的雕琢;每一张画作都是时间凝固的瞬间。它们所承载的不止是岁月的流淌,还有生命的光鲜,仿佛能够让人深深感受到空气的流动、植物的生长、阳光的照射以及生命的延续。徐老师在这种阳光、空气等自然的融合中寻找到了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印象派,并且绘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很多人都在艳羡那些成功的人,羡慕他们过分的运气直到怀疑自己的人生。但是徐刚老师认为,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运气固然重要,但是实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你拥有了实力,才会存在于如期而至的成功里,没有炽热,没有萧索,也没有寒冷。每一次生命中的转折并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小幸运,更多是平时点滴的积累,要带着足够的实力,坚持去寻找夏天最美的花,去梦见秋天硕果累累的果实和冬天的漫天飘雪,储备一整个四季的努力,等待好运与你的相遇。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等风来。


志存高远,放眼世界

徐刚老师曾经师从俄罗斯远东艺术学院院长、功勋艺术家康恰连柯教授(俄罗斯百年优秀艺术家之一),也曾在欧洲和美国等地进行了相关的考察和创作。这些独特的经历也让徐刚老师对于学生是否出国留学的问题表达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对此,他是支持学生出国学习的。他说到,国外开了油画和设计的先河,走出国门所接触的是与本国不同的文化,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可能会学到很多东西。毕竟见得多才能识的广,多出去走走看看才能让自己拥有更高的眼界。他告诉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拓展眼界,还要潜心学习大师的作品,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高更远。


下午五点多钟,走出徐老师的画室,夕阳的余晖下一切都蒙上了一层暖黄色。回头望去,那栋被青藤环绕的科研楼看着已有些年代了。就是在这样一栋建筑里,有一位画家在不断创作,与自己对话,用独特的形式将自我感受与生命中的时刻固定下来。与其说画家是在画风景,不如说画家是在抒写他的内心独白,抒写他内心中的感情和记忆。真正的优秀作品,经过岁月的打磨与沉淀能够在长河中熠熠生辉,获得世代人们对它美的认可与欣赏。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作者:袁洋洋 吴俊娴 陈卢意摄影: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