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艺术的长廊——访艺术设计系王磊老师

发布者:Ader发布时间:2015-11-19浏览次数:1401

坐在我们眼前的这位中年男子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容和蔼,从容儒雅,几丝银发和着几缕皱纹,俨然一位智者。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和善的微笑,让人觉得很亲切。整洁的办公桌上没有过多的装饰,朴素自然,身后的书架上一排排书整齐的摆放着,书架上的鸟笼为这份淡雅添上一丝生动活泼。他就是艺术设计系王磊老师,一位行走在艺术长廊里,漫步人生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为人师,授人业,坚守教育岗位的老师。

  

用兴趣画出人生的风景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生的王老师,自小便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学校第一次组建美术班,在老师的鼓励下,文化成绩全年级第一的他毅然的进入美术班学习。他坦言:“在高考的那段日子里,我们集训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不停的画,持续了八个月。”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辛,但王老师微笑着说:“我喜欢画画,因为兴趣才去画画。”其实,也正是兴趣之舟载着他驶入了中央美术学院,驶入了艺术的新的高度。

王磊老师在硕士毕业生阶段,经过一年在全国各地考察完成的《成吉思汗陵笔画》、《集体创作》获全国美展金奖,毕业后又主持《云岗石窟山塘榭》、《大同华严寺》等全国大型实践项目若干项。现如今的他,既是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同时也是韩国史珂莱画廊的签约艺术家,在国内外主要期刊上发表了许多论文及作品。

  

既是艺术家,也是一位老师

在谈及作为艺术家的同时,又作为一位老师,身兼教书育人的职责这个话题时,王老师面带微笑,和蔼地向我们解释道:“艺术家身上的责任之一就是将艺术更好地推向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获得艺术的熏陶,我认为老师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王老师认为对于工业设计的同学来说,更需要一个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培养自己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更关键的是对美感的培养。王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这是一个跨界融合的时代,不能因为是工科就不懂艺术,没有艺术修养,恰恰相反,那些在科学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或超前构想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艺术家或艺术修养很高的人。为此他常常鼓励同学们多观察、记录、表达生活中的美,多读点与艺术相关的书籍。每年,他也会带学生出去做相关的文化项目,在做好一个老师的同时,也更彰显了一个艺术家的魅力,完成了人生价值的升华。

王老师的学生展同学说:“王老师的课堂上气氛活跃轻松,他鼓励我们多去观察真正的生活,自然也为我们安排了很多写生课。在近距离的接触下,我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都有了一个提升,对美感的把握也更为准确。”

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王老师在引用罗丹的名言同时,嘴角微微上扬,一个和蔼的微笑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学子们的期望。

  

从自我设计开始设计所有

有态度才会有一切,王老师亲切的笑着,像温暖的阳光,语气和缓而富有感染力。当被问到他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位学生时,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姓林的女学生的学习经历。如今的她已经博士毕业,进入了省博物馆工作,而以前的她,是一个对学习十分踏实认真,努力勤奋的人,不怕苦怕累,勇敢的为自己争取机会。

“对于学设计的学生,先必须要懂得自我设计”,王老师说道,“不仅需要注意生活的细节,懂得讲究,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格风度,更需要用勤恳踏实,好学力行的态度设计好自己的未来,只有设计好了自己,才能去设计其他的东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劝学》中的名言,王老师把它提出来作为对我们工业设计专业同学的期望。他希望学生们多在基本功上面下功夫,把眼光放长远,在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中保持从容的平常心,对事、对人、对自己。逐步地培养自己的美感,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才能完成自我设计,真正开始设计其它的一切。

这位行走在艺术长廊中,漫步人生的艺术家,始终带着温暖和蔼的笑容向我们娓娓道出他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而他也更是一位教书育人,孜孜不倦的老师,不改初心,不忘责任,为学子们的成长之路栽上一团团锦蔟花丛,为学子们指明未来的方向。

采访完成的时候,雾霾的天色尽散,窗外阳光正好,王老师起身,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微笑。

  

新闻来源:新闻传播中心作者:王实摄影:张梦琦责任编辑: 审核: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