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满腔倾建筑,丹心一片育新苗——记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系韩大庆副教授

发布者:Ader发布时间:2017-04-07浏览次数:2837

韩大庆男,汉族,1970年生,河南开封人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参加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及其原理。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多项设计实践,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并获奖。2014年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优秀教案,指导学生获优秀作品奖。2016年,担任建筑16-2班的班主任。


满腔热忱付诸建筑设计,独具匠心重在模型制作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韩老师坦言:“刚开始,我学习建筑学还是比较吃力的,因为我理工科比较好,可艺术方面要稍微弱一些。但是学习建筑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我对它也越来越感兴趣,坚持做下去,便渐渐地发现了它的乐趣所在。”经过在矿大认真刻苦的学习,韩老师对建筑也有了独到的见解,他说:“学习建筑不只是为了就业,建筑学和文学、艺术一样,是一种修养,会带来个人素质的提升,比如鉴赏、审美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建筑学,一门亦理亦文又饱含艺术色彩的学科,建筑素有“凝固的音乐”、“石头书写的历史”之称。“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建筑,感性的还是理性的?”这是一个几乎使所有建筑学专业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就建筑设计的风格来说,韩老师心中的建筑设计更偏向于理性。他说:“对待不同的建筑应该有不同的方式,建筑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如果要做地标性建筑,感性的设计风格当然更加吸引人,即使有一定的功能缺陷也是可以视情况而接受的。但是,大多数建筑都是理性的,比如家居用房,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

从就读矿大建筑系至今,韩老师已经在建筑领域耕耘了28年,作为一名资深的建筑学教师,他匠心独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所有上过韩老师设计课的学生都知道,韩老师最大的教学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建筑模型的制作。他认为直观的模型对我们很有帮助,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看到设计图纸后很难想象出建筑的空间。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更高:视觉效果要好、空间感受要好,建筑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而模型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西方建筑院校十分关注模型的制作,清华大学与东南大学的建筑系已经在引进西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当然,矿大建筑系不能甘居人后,也在不断地借鉴与改良。 


苦心钻研外建史,它山之石可攻玉

韩老师不仅是建筑设计课的老师,他还负责外国建筑史的课程的教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史为鉴”的说法,同样,建筑历史对于建筑学的学习也十分重要。韩老师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辈们对现代的建筑师启示深远,建筑史对如今的建筑界也影响非凡。

谈到历史上的著名建筑师对我们的影响时,采访人问道:“贝聿铭会应甲方的要求做出改变,而路易斯·康则完全坚持自己的想法,您更欣赏哪一位建筑师?”,韩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贝聿铭是实干家,是职业建筑师;而路易斯康是文人,是建筑教育家。路易斯康的坚持来源于其所任职的学校的经济支持,而贝聿铭的妥协是为了事务所的生存。建筑设计没有对与错之分,对于建筑,历史会有公正的评价。100年以后再看,哗众取宠的建筑会被抛弃,好的建筑依然会保存下来,并且依旧会给人以新的感受与启迪。他说:“建筑设计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而我们要在不停地的妥协中保持自己的风格,哪怕只剩20%也是成功的。即使是自称职业建筑师的贝聿铭,也做到了在妥协中保留自己的理念,正如贝聿铭本人所说:“这么多年来我敢说我和我的建筑就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建筑史的重要性还在于能给我们的设计提供现实依据,时代不一样,理论体系也不尽不同,它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修正。韩老师再一次提出了“建筑没有对错”,建史中的大量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西班牙建筑师高迪,把居民小区做成了花园,圣家族大教堂至今未完工;又比如比萨斜塔歪了还要盖,但就是这一被认为失败的建筑代表了意大利……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只要设计方案能够找出历史依据与设计依据,使之具有说服力,这个设计便是合理的。


关注建筑学发展,解读专业前景

建筑老八校对于中国建筑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我们仍然可以自豪矿大的建筑系和建筑老八校差距并不大。根据韩老师的介绍,建筑与设计学院的鼻祖是熊振教授,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矿大建筑系的很多老师和教学体系也都是从清华引进的。同时,因为矿大地处江苏,我系和东大联系密切。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清华东大更关注培养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在向西方接近,其学生的创造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十分强,我校建筑系在这一方面仍需加强。

对于学生们最关心的就业问题韩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在的建筑行业并没有大家口口相传的那么不景气,现在的学生不想作为、做不到脚踏实地才是造成负面舆论的真正原因。而且,建筑学出身的学生就业面是十分广阔的,比如室内设计、工业设计、规划设计等,这都是设计类行业,而建筑学的训练是综合的,建筑学学生可以很好地融入其它的设计行业。很多大师也做跨界设计,也有些建筑师旅游画画,或者做民宿,找间老房子,做做设计,打理花草。

  

三尺讲台洒热汗丹心一片育新苗

作为建筑学16-2班的班主任,韩老师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们的班主任特别负责任,经常给我们开班会,也经常督促我们”。建筑16-2班某位女生如是说。在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中,采访者也发现韩老师十分爱笑,笑容如春风拂面,对待学生也十分亲切和蔼、细致周到。

韩老师认为现在的建筑系学生和以前有较大的不同:现在的学生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广,整体素质较高,但是,不够刻苦。大学时光虽然不能全部都用来学习,但是作为学生,也要把时间分配好,平衡学习、工作与娱乐。以前的大学生活比较枯燥,不如现在这般多姿多彩,但正因如此,同学们用在画图上的时间多,基本功也更加扎实。他作为班主任,时常督促同学们,担心他们中有人会掉队,作为建筑系老师,他深知建筑学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掉队的话,想补回来是十分困难的,他不想让自己疼爱的学生在高年级时后悔。

建筑16-2班有两位留学生,远离家乡,来到中国徐州。韩老师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牺牲了自己下班休息的时间,带着他们聚餐,还带着他们参观了徐州的景点,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韩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把握住大学五年的青春时光。大学是半个社会,它允许失败,鼓励你去闯,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发展下去,使之成为特长。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不同,但依然有共性的东西存在。首先是为人处世的态度,一个谦虚乐观、踏实肯干的人,再具备一定的特长,那么未来他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成功。其次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综合素质要自己培养提升,如演讲、写作、管理能力等等。


作为建筑系的教师,他满腔热忱,潜心学问苦心钻研;作为新生的班主任,他和蔼热心,丹心一片诲人不倦。在未来的日子里,韩老师也将继续热血满腔倾建筑丹心一片育新苗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作者:郑力 纪硕摄影:责任编辑: 审核: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