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路教授主持
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曙平进行汇报
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朱良文进行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肖大威进行汇报
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戴志坚进行报告
熊本省立大学環境共生学科教授柴田祐进行汇报
10月18日上午9时40分,继第24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后,大会主旨报告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报告厅正式开始。报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民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路主持,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曙平、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朱良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肖大威、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戴志坚和熊本省立大学環境共生学科教授柴田祐分别进行了主旨报告。
首先,由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曙平作以“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为题的主旨报告。他从“人居基底”、“率先探索”、“时代要求”和“务实行动”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表示秀美的自然山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特色鲜明的城乡风貌是江苏省稳定发展的资本,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空间品质提升,江苏率先从城乡空间特色、建筑文化和风景园林艺术三个方面着手,推动传统建造技艺的活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响应了时代要求。针对传统工匠队伍老化、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等问题,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接着,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朱良文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展开汇报。他主要从村寨环境提升、蘑菇房基本完好、村寨旅游有所发展、村民收入增加、村民精神面貌改观和外来青年发挥作用六个方面肯定了四年多来阿者科村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在近几年来接触过种种村落过后,他深知要成功保护发展村落仍旧任重道远,阿者科的未来如何发展、乡村振兴及外界介入如何协调将又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随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肖大威就“传统聚落与民居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先介绍了传统聚落与民居文化地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并讲述了该研究的作用。接下来,他对几个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个是文化区和文化中心,强调了“特征凸显、文化高地”、“固化和限制、主导文化特征”和“聚集和辐射、文化引领作用”是文化中心的本质;第二个是文化边缘区,他跟大家讲述了在文化边缘区中出现的文化兼容、分异、整合、生态、创新和末梢六个问题;然后,阐述了关于制度文化的影响,最后通过选取了几个案例展现了文化地理学在现实的应用。
肖大威教授发言完毕后,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戴志坚针对“中国南方民系与福建建筑流派研究”,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讲解民系可分为南北两系,而南系又可分为越海系、湘赣系、广府系、闽海系和客家系,图文并茂地着重介绍了福建省的文化分区和建筑流派,各流派建筑的建筑特色一览无余。
最后,来自熊本省立大学環境共生学科教授柴田祐就“日本传统集落的保全与开发”进行了主题分享。日本长野的妻笼宿是300年前从东京通往京都的中山道上69个驿站中的一个,是上世纪中叶全日本第一个按原貌进行复原和保存的传统村落。柴田祐教授重点讲解分析了妻笼宿这个日本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在图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充分向大家展现了妻笼宿一步步发展的过程。
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路教授在会上为每位报告学者进行了认真的点评,也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报告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本次主旨报告大会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也探讨了日本民居建设改造的案例,为今后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