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百年党史学习的号召,更加深入了解各地的党史知识,推进党史教育,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建筑与设计学院“树上的鸟儿成双队”实践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暑期社会实践。考虑到疫情原因,各成员前往当地红色革命基地学习红色精神、发扬革命精神。团队成员参观了黑铁山武装起义纪念馆、济南解放阁、抗日山烈士陵园等多处红色革命基地,并学习了革命历史,体会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张旭参观刘开渠纪念馆
7月10日,团队成员张旭怀着无限的钦仰与尊敬来到了家乡淮北相山公园的刘开渠纪念馆,作为中国近现代雕塑界的“杰青”,刘开渠老先生将其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雕塑以及近现代的工匠事业。刘开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并创作其中的《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浮雕。张旭感慨:“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浮雕的创作人,刘开渠老先生将其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以个人之力,表现对先烈的崇高敬意,与无限仰慕,今日有幸来到刘开渠纪念馆,我感到了祖国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马艺沅参观黑铁山武装起义纪念馆
7月16日,团队成员马艺沅来到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烽火救存亡,热血铸军魂。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是山东抗战史上十大抗日武装起义之一,“黑铁山”这个名字充分体现了参加起义的人民的决心比铁还硬,革命先烈的艰辛与不易,刻在了事迹墙上,刻在了碑上,更刻在了成员的心中。先烈们在战争中体现出伟大的爱国精神和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新一代青年学习的榜样,永远激励着青年人奋勇前进!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学习黑铁山精神,感受爱党爱国情怀!
李源浚参观焦裕禄事迹展览馆
7月23日,团队成员李源浚前往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我们这一代新青年需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此外,展览馆还介绍了许许多多为祖国发展而献身的共产党员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这让李源浚不禁感慨:“我们这一代的幸福是用前辈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要永远铭记那些勤埋头、肯苦干的共产党员们,永远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更需要铭记在我们心中的中国梦!”
金瑞参观红军洞
7月23日,团队成员金瑞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参观了著名红色景点——“红军洞”。在高安华林艮山的南岭有一个大石洞,1934年至1937年间,红军在华林山区开展游击战,他们利用南岭山洞地理优势,神出鬼没,与敌寇展开周旋和激战。洞里洞外发生里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抗日故事,因此高安人民称之为“红军洞”。今天的红军洞前,已听不到当年生死激战枪炮齐鸣,也看不到赤身肉搏的惊心动魄,但耸立在洞口的大石头和傲然挺立古树,分明是在向人们讲述那段抗争的历史,讲述当年的激烈场面和激动人心的故事。这些蕴藏在乱石中的故事让人心生敬畏。金瑞感慨:“探访红军洞,我们能获得一种勇气,牺牲的红军将士们回荡在华林山区的勇气!”
杨懿琪参观甘乃光纪念馆
7月23日,团队成员杨懿琪去往甘乃光先生纪念馆。甘乃光被誉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第一人”。纪念馆墙上挂着的一张张照片陈述着甘乃光先生的生平与功绩。房屋外,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日三亭与外界。杨懿琪感悟到:“甘乃光先生,是否也像这个纪念馆一样,在蜿蜒曲折的救国道路上,用他的学识做基础,以他的思想为依靠,在那样一个人民穷困潦倒,社会浑浊黑暗,国家腐败不堪的年代,勇于突破,为国为民。”
徐皓观看宣传淮海战役胜利的报纸文物
7月24日,团队成员徐皓参观了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大王庄地处平原地带,是敌第十二兵团核心阵地的屏障。东侧二百五十余米为战场制高点尖谷堆,敌兵团炮兵观测所就设立在上面。负责大王庄及尖谷堆防御的是敌第十八军118师33团。该团在制高点尖谷堆留下一个营,其余两个营全部投入到了大王庄阵地的防御中。据幸存者回忆,整个庄内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工事,每一平米土地都有数十块弹片,战壕和工事内尸体相叠三层,人在堑壕内走一圈后,壕底的血水之多足以浸湿裤腿。徐皓感慨:“大王庄战役死伤惨烈,但是,英雄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他们的英勇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着破旧的宣扬胜利的报纸,我能感受到先辈们对胜利的激动和兴奋。对着摆放整齐的枪支,我能感受到烈士们奋勇杀敌的热血和无谓。先烈们怀揣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学习大王庄精神,体会热烈的爱国情怀!”
徐恒志参观抗日山烈士陵园
7月25日,团队成员徐恒志参观了抗日山烈士陵园。陵园里不仅有八路军抗日烈士,还有新四军抗日烈士。不仅有中国抗日军人的纪念碑,还有外国抗日英雄的纪念碑。徐恒志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墓前,感慨道:“没有这些伟大的先烈,就不会有当今和平繁荣的中国。和平来之不易,生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安稳繁荣的时代,不辜负先辈英烈的付出与希冀,有一份热发一份热,有一份光发一份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胡起嘉参观杨靖宇雕像
7月25日,团队成员胡起嘉去往杨靖宇烈士陵园。杨靖宇是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中国人尽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时候,他在1934年领导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一生战斗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抗日将领。陵园通过情景展现、实物展示、图片介绍等方式,真切生动地展现了杨靖宇烈士及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姿。穿越历史的长河,纵使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杨靖宇烈士陵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应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珍惜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中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李世镛参观解放阁
7月31日下午,团队成员李世镛参观了济南解放阁,解放阁的位置,就是济南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时的攻城突破口。解放阁景观壮丽庄重,由阁西台基拾级而上,能看到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题写的“解放阁”三个字。外壁上镶着八组反映济南战役场景的灰色大理石浮雕,画面生动,笔调雄健。缓慢登上台阶,便能伴随感受到当年解放战争的庄重与历史的沉重,这也更加让成员明白:没有流血牺牲,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何奇林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8月1日,团队成员何奇林参观了位于重庆市铜梁区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1951年3月,邱少云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参加潜伏战斗,一枚燃烧弹落在他身旁,烈火爬上他的后背,把他团团围住,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和反击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伏在烈火中,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像一块不可撼动的巨石,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邱少云烈士把纪律坚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牺牲使我军成功攻陷391高地,同时使我军在接下来的上甘岭战役中,处于更加有利态势。邱少云烈士虽已身死,但他的精神却在烈火中永存。何奇林说:“身为邱少云的同乡人,我感到十分自豪。自己也会努力学习邱少云烈士严守纪律的精神,同时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队员们在革命基地中回望历史,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同时,这些精神也激励着队员们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积极承担起历史使命,为实现新时代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祖国发展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