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在学校即将迎来办学116周年、学院建筑学办学40周年之际,“第四届交通·建筑与城市学术论坛”在中国矿业大学顺利召开。论坛由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发起,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举办,旨在进一步加强建筑、城乡规划在城市交通领域内结合交通体系、交通建筑、场站、站域、TOD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交流。
大会合影
开幕式由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罗萍嘉教授主持。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顾问总工程师、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理事长黄富民,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沈中伟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罗萍嘉教授主持开幕式
黄富民与沈中伟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矿业大学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们提出了聚焦地下空间在优化城市布局、提升韧性及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指出通过TOD模式、智慧技术(如BIM、数字孪生)及绿色低碳手段(如地热能利用、零碳枢纽),推动地上地下协同发展,助力“双碳”目标。
黄富民理事长致辞
沈中伟教授致辞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国土空间与交通协同发展(TOD)研究院副院长夏海山担任报告主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志龙少将,西南交通大学建学院院长沈中伟教授,中国矿大学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主任李晓昭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冷嘉伟教授,徐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檀通淮,先后进行了主旨报告,分享了各自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会议午休时间,学者专家们受邀,由李晓昭主任带领,参观了中国矿大学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聚焦国家“深地”战略和“双碳”目标,围绕深地空间构建与资源开发问题,重点解决深部岩土力学理论与前沿工程技术难题,以深地工程岩土力学与灾变机理、超深井智能建造与高效提升、深埋隧道与巨型洞室群智能建造、深地工程灾害智能防控与健康运维为重点研究方向,为国家深地能源资源开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工程的建设运维提供精准支撑。
参观中国矿业大学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
下午,在建筑与设计学院进行了三场平行论坛,共有21位学者专家贡献了精彩演讲。平行论坛1由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李翔宇院长主持,嘉宾褚冬竹教授、庄宇教授、姚敏峰教授、韩晨平教授、周文竹教授、蒙小英教授、邵继中教授从交通及其空间伦理、站城关系、缤纷车站、月球建筑设计、老城社区适老化更新、铁路景观画像、城市地上地下立体更新等多角度探讨了交通、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学术平行论坛1
平行论坛2由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沈中伟教授主持,夏海山教授、崔叙教授、蔡军教授、马英教授、陈剑飞教授、朱渊教授、袁红教授,分别从数字化与低碳视角,对地下空间的文化品质、交通可达性、空间韧性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学术平行论坛2
平行论坛3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冷嘉伟教授主持,报告嘉宾是周铁军教授、郭东军教授、钱才云教授、郭亮教授、刘冰教授、薛名辉教授、孙良教授,嘉宾从基于混凝土可塑性表达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地下物流规划建设、轨交站域空间优化策略、中国与巴西大城市快速公交发展、大都市轨道TOD走廊分类与规划策略、城市既有地下空间更新、地下公共空间的活力与安全动态均衡机制与调控方法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探讨。
学术平行论坛3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式现代化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建设搭建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助力城乡融合高质量建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