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设计学院举办“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 文化沙龙

发布者:Ader发布时间:2018-09-30浏览次数:159

926日晚上7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文化沙龙在建筑与设计学院资料室召开。此次活动由建筑学专业未来建筑师协会支持和承办,“文化沙龙”邀请了设计学院外聘副教授Martin S. Goffriller作为主讲人。活动聘请设计学院常江教授作为顾问,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建筑系主任张明皓博士,建筑系刘茜副教授、徐州市云龙湖管理处副主任吴洪敏、副主任赵庆军等老师和校外专家及众多在校学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沙龙由宣讲报告和摄影展两部分组成。

沙龙伊始,常江教授向大家简略介绍了Martin博士以及他分享的主题。Martin博士以自己离开利物浦,前往中亚的整个旅程为线索,与各位老师和学生分享了沿途国家的风土人情,叙述了中亚地区丰富灿烂的建筑和城市文化遗产,阐述了他立志研究中亚地区古城遗址的原因,报告了目前的研究重点、难点和预期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成果。在资料室外大厅布置了Martin丝绸之路旅途的摄影展,引来师生驻足观赏,不时有参观者发出赞叹。

Martin博士自2016年开始筹划旅行,他罗列出了近150处行程点,把它们标在地图上,依此规划了自己的旅行路线。随后他精心挑选了一辆合适的汽车,给它起了一个名字:momoMartin博士走过了帕米尔高原上惊险的山路,迈过了神秘的伊朗、阿富汗交界,踏过了哈萨克斯坦尘土飞扬的简陋“高速公路”,欣赏过土耳其恢宏的清真寺,也触摸过散落在沙漠中的建筑遗迹……一路上有惊有险,有喜有忧。Martin博士坦言,对更广阔天地的好奇,对研究事业的热爱,面对未知的巨大勇气,不停地驱使着他、支撑着他向前。

在分享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了疑问。有一位同学问到:“我们该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Martin博士指出,“一般来说,历史遗产消失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它的重要性,你需要告诉他们哪些东西是重要的,或者是通过挖掘历史遗迹的经济价值来间接地保护它们。老实讲,因为很多历史遗迹存在的地方都荒无人烟,你没有办法救它们,它们会随着风一点点垮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研究它们,记住它们曾经的样子,试图去理解它们曾经的用途。在经济和技术条件允许时,努力去保护它们”。在分享会结束后,许多同学迟迟不愿离去,交流着彼此的认知和感受,也认真地参观着Martin博士的旅行摄影展,并且和Martin博士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这次“文化沙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与外教零距离接触的平台,使同学们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紧迫性,燃起了对历史建筑遗迹的探索热情,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建筑与历史的联系。相信通过这次沙龙会,同学们会更加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Martin博士,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考古学和建筑历史专业。曾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任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目前为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利物浦大学客座研究员。他一直专注于建筑历史和城市考古方面的研究。2011年,他加入了诺丁汉特伦特大学Bandyopadhyay教授的团队,并成为ArCHIAM(印度,阿拉伯和马格里布的建筑与文化遗产)的创始成员之一,主要研究兴趣在于研究阿曼苏丹国的绿洲定居点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以及瓷器贸易对阿曼建筑的影响。此外,Martin博士参与了海湾地区的公共与私人机构的十几项文化遗产管理计划和政府报告的制定。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作者:郭兴琦 齐昱泰摄影:齐昱泰责任编辑: 审核: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