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应邀参加2025年第四届岭南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林仁强发布时间:2025-04-17浏览次数:12

411-13日,2025年第四届岭南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顺利召开,我院环境设计系李莎副教授及其硕士研究生徐琛应邀参加,并在“岭南园林传承与创新”分论坛作报告。

本次研讨会以“岭南风景园林传承与活化”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岭南地区风景园林学科历史理论的深化研究,挖掘岭南风景园林的地方特点,展示岭南风景园林史的实践与发展,促进相关领域学者和实践者的学习交流。会议由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林广思召集,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支持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广东园林学会、深圳市风景园林学会、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单位主办,深圳大学风景园林系、深圳大学美丽中国研究院孟兆祯学术思想与实践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人文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承办。来自学界业界的7位嘉宾做主旨报告,20余名嘉宾作分论坛报告,来自10个省份150多人报名参会交流,共同探讨岭南风景园林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

会议合影

我院师生在“岭南园林传承与创新”分论坛的报告题目是《广州十三行:中国园林对外交流的关键历史枢纽》,该论坛由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高伟教授主持。首先,李莎副教授解释了为什么身在江苏却选择研究广州十三行这个题目。她通过国内外实践切身感受、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差提出实际问题,揭示“英国景观现代化的核心是景观政治哲学的现代化”这一原理。之后李老师阐述了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历史对称比较、强制关联法和拓展个案法的历史纵深运用。随后,硕士研究生徐琛从行商庭园的交流作用、园林资料的宣传作用及关键人物的能动作用进行阐述,并分享发现:18世纪中国园林对外输出的发生场所并非均质分布,而是具有鲜明的地缘特征。广州十三行是中外园林文化精神与物质交换的高能量历史枢纽,在此枢纽发生过交流的人物,此后成为改变西方园林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该历史经验可为现今园林交流提供规律镜鉴。本次汇报得到我国风景园林行业领军学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刘滨谊教授的肯定。刘教授指出,向外看与向内看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项研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园林史编写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李莎老师作报告

徐琛作报告

新闻来源:环境设计系作者:徐琛摄影:组委会 徐琛责任编辑:毛雪颖 审核:丁昶 姚刚 卢宁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