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传统手工艺与春节民俗的融合,并为非遗保护提供现实依据,建筑与设计学院“春节里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在寒假期间赴全国多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春节文化探索活动。
2月1日,团队成员走进扬州东关街传统春节集市,开启为期五天的非遗文化调研。期间,团队走访20余个非遗摊位,涵盖扬州剪纸、通草花制作、糖画技艺等多个项目,通过观察、记录与拍摄,积累了丰富素材。2月3日晚,团队成员观看打铁花与舞鱼灯表演。铁花绽放如流星洒落,鱼灯舞动似大鱼游弋,精彩场景令观众惊叹。次日下午,团队参与扬州市春节庆祝活动,在挂满红灯笼与春联的社区广场与居民互动,感受浓厚节日氛围与邻里温情。
打铁花和舞鱼灯
2月7日,团队全体成员前往西宁市观看了以“祥蛇纳福至,雪豹携瑞来”为主题的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活动现场汇集了西宁及五区二县的8个包括社火表演、潮汕英歌舞、玉树藏族原生态服饰展示及伊舞表演等特色板块节目。为了进一步探寻社火文化的根源,团队成员们还走进湟中区等地,参与当地的社火表演活动。在湟中区新华联童梦乐园,他们亲眼目睹了国家级非遗千户营高台和省级非遗鲁沙尔高跷的精彩呈现,并与社火队成员深入交流,了解社火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表演技巧,对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社火排练现场
社火表演中的小小穆桂英角色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不仅收获了非遗文化一手资料,深化了对传统节日内涵的理解,同时,在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中,成员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