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7日,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第十一届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旗溪村举行,我院城乡规划系陈珊珊副教授参与组织并参加了其中的“创新教育促进气候变化”分论坛。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12月6日下午分论坛活动正式开始。分论坛围绕气候变化主题设置了桌游体验、主题知识分享、嘉宾圆桌讨论和工作坊讨论等四个环节。小鸭嘎嘎公益组织创始人冯晓、小鲸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李凌云等共创组织代表,大自然保护协会、深圳市拾迹生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越秀区科莱美特环境保护交流中心、广州小鹏公益基金会、亚洲环保创新论坛等作为支持伙伴参加。
主题知识分享
在桌游体验环节,与会者分为四组,分别通过TNC桌游、小鲸探开发桌游、科美莱特“翻手浮云”气候桌游等,让参与者体会到引发气候变化的因素和采取的相应措施。
在主题分享环节,陈珊珊副教授以“气候行动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家园”为题作报告,她从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入手,阐述从自然现象到人为行为加速成为气候危机的背景,从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适应、气候减缓等方面提出应对方案,并进一步结合本地化实践案例阐述居民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参与-实践者-科学和企业多元合作的意义。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大湾区保护项目经理张薰予以“自然无处不在”为题作报告,她结合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协作和实践的项目,阐述了在气候适应应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强调了在项目中结合方法学开发、工程实践、公众参与等模式应对气候变化。
圆桌讨论与主题工作坊
在圆桌论坛,珠海智慧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所所长佘年教授、法国Circulab循环设计室亚洲代表李慈莹、小鲸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李凌云等担任嘉宾。佘年教授强调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也应受到重视,并提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实践与研究之间需要更多的有效合作。与会嘉宾还就气候减缓下循环经济的发展、城乡规划设计师职业发展、气候适应如何更有效在城市开展等进行了多样化讨论。
主题工作坊由旗溪村民徐琪主持开展,围绕如何有效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以及参与气候行动的方式等分组展开讨论。大家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应鼓励从每一个人的行动出发,引发社会的关注与参与。要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保护,采取更加低碳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自2014年起,全国自然教育网络通过在不同城市举办年度行业论坛来带动各地自然教育发展,旨在搭建促进自然教育的经验分享和能力建设的学习与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