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建筑系师生参加第七届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

发布者:林仁强发布时间:2024-08-15浏览次数:226

参加体验营的全体师生合影

文化体验营海报

小组成员与构筑物作品合影

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师生考察调研当地古建

林祖锐教授做讲座

81日—8日,第七届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在福建泉州举行。应主办方邀请,由我院建筑系主任林祖锐教授带队,建筑学22级本科生孟建辉、郭赛飞、孙雨欣等三位同学参加活动。

本次文化体验营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泉州市博物馆承办,旨在深化两岸青年学生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海峡两岸20余所高校百余名师生齐聚泉州,考察传统聚落和建筑文化遗产,深入认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探讨遗产的保护活化路径。在为期8天的体验营中,安排了丰富的考察探访、学术交流与建筑构建等活动。

82日举行了开营仪式及《德化陶瓷聚落文化和传统建筑调查》论文集首发式。开营仪式结束后,主办方组织师生探访了南安文庙和惠安文庙,考察了蒋钦全古建传习所与崇武古城,使大家深刻领略了闽南古建筑的精妙之处与历史沧桑,这些古迹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是两岸文化共鸣的桥梁。

83日,通过探访洛阳桥与洛阳古街的历史沉淀、梧林社区的民俗风情,为参加活动的师生勾勒出生动的闽南生活画卷。84日,通过考察施琅宅祠、粘氏大宗祠的家族文化,使师生对闽南社会的历史变迁有了直观的认识,也促进了他们对家族文化与社区精神的深入思考。通过考察龙湖来旺食品堂,大家了解到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通过考察福林古村落,大家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85日,龙山寺的宗教文化、三里街的市井生活、安平桥的历史印记、石井书院的学术氛围、晋江市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的工艺美学,以及南天寺的静谧祥和,为师生建构了闽南文化多元而和谐的图景。

86日,师生参观了泉州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生动展示了泉州这座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景象。丰富精美的展品以及与阿拉伯、波斯等国家的贸易往来记录,是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的见证。南音、提线木偶等关于当地民俗文化和妈祖文化的介绍,使师生对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体验营于每日晚间举行学术交流讲座,由来自海峡两岸高校的专家教授们立足传统聚落价值特色和遗产保护等内容进行交流分享,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共有23位老师完成了6场报告会。林祖锐教授于83日晚开展了题为《向水而生——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水环境设施特色及其再生》的讲座,主要介绍太行山缺水地区传统水环境设施特征、工作原理和价值特色,并探讨了其再生的潜力。林教授还担任了85日晚间学术报告会主持人并对当晚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丰富的讲座拓宽了师生视野,交流更新了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学生之间文化的认知。

87日上午,台湾传统建筑研究者、中国古建筑透视法第一人李乾朗教授做专场报告,他以多个建筑为例,向大家介绍了清朝建筑家王益顺对台湾建筑匠作技艺和传统风格的影响,将一个立体的清朝建筑大师呈现在参会者眼前。

之后,主办方以两岸中国溪底派王氏大木作传统营造技艺交流为契机,组织两岸高校学生合作搭建构筑物的活动,同学们利用主办方提供的原材料搭建构筑物,共同感受蕴含在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生活美学以及“与自然共生”的哲理。我院学生与闽南学院、华梵大学的学生共同设计搭建了“海峡之桥”,寓意两岸的联系、交流和合作,搭建成果获得参加活动的专家与师生的高度认可。

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为两岸青年学生提供了深度了解和体验闽南文化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在实地考察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珍贵与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活动,两岸青年学生加深了对闽南文化的认知,也为未来的交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作者:孙雨欣 郭赛飞摄影:孟建辉责任编辑:陈洪杨 审核:许梓楠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