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分会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陈文雯发布时间:2023-12-05浏览次数:1026


2023123日上午,2023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分会场报告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大会共设置6个分会场,分别在建筑与设计学院A310A306A304B201B203会议室和一楼资料室举行。

第一分会场报告会由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师李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唐芃教授分别担任第一、二阶段主持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烨副教授作主题报告“不同材料的数字设计与建造探索”。第一阶段报告会中,来自同济大学的余君望做“一种可视的2D桁架稳定性计算方法—数学推导与图解应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阎羽洁做“基于弹簧质点系统的景观路径生成设计”报告,东南大学苏凤敏以“基于大数据的‘共享单车-地铁’衔接模式识别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做报告,合肥工业大学黄兆旭作“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居民情绪评价影响趋势的机器学习预测”报告。第二阶段报告会中,来自同济大学的李文婧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俞心柯以线上方式做“建筑数字化设计发展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传统街区防火分区生成优化的实践与研究——以伍佑珠溪古镇为例”报告,湖南大学邱士博做“计算性设计时代的建筑设计方法及思维迭代历程研究”报告,深圳大学钟鸿峰以“安全韧性视角下老旧小区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模式研究——以深圳典型住区类型为例”做报告,中国矿业大学韩骏宇“寻路视角下商业建筑空间布局视觉量化研究——以徐州市苏宁广场为例”做报告。

     

                                     李昂老师主持第一阶段报告会                 唐芃教授主持第二阶段报告会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张烨、余君望、阎羽洁、苏凤敏、黄兆旭、邱士博、钟鸿峰、韩骏宇

第二分会场报告会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贾晓浒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林祖锐教授分别担任第一,二阶段主持人。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师廖攀以“中国历史性城镇空间构型的量化分析及思辨”为题做主题报告。东南大学王俊杰以“基于ABM代理模型仿真的发热门诊诊疗空间院内感染风险评估和优化设计研究”为题,华南理工大学肖婉凝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科研空间学术信息传播效率量化研究”为题,哈尔滨工业大学俞朔以“基于稳定扩散模型的灾后临时住房的生成优化探索”为题,北京交通大学于典以“基于stable diffusion的城市道路空间结构生成式设计探索”为题,分别在第一阶段做报告。合肥工业大学王益副教授以“面向犯罪预防的城市住区视频监控布局优化研究”为题,天津大学刘继宇以“基于乘客实时行为的列车车厢互动空间设计”为题,同济大学叶家宏以“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多形态住区低碳改造策略适应性研究”为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宗海艺以“基于稳定扩散模型的建筑立面构成编码与生成”为题,中国矿业大学李晗以“基于AHP-Bayes的城中村“环境—心理”空间安全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为题,分别在第二阶段做报告。

     

                               贾晓浒教授主持第一阶段报告会                林祖锐教授主持第二阶段报告会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廖攀、王俊杰、肖婉凝、俞朔、于典、王益、刘继宇、叶家宏、宗海艺、李晗

第三分会场报告会由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李翔宇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王诗琪副教授,分别担任第一、二阶段主持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庄典助理教授做主题报告“基于P-BIM的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性设计探索”。第一阶段报告会中,东南大学胡潜做“同分异构:从生成实验反观建筑设计中的模板拼贴——以马赛公寓为例”报告,重庆大学孙玥做“数字化零碳建筑的正向设计流程与路径探索”报告,南京大学邱雨婷和唐诗诗做“以适老化步行系统为目标的计算性城市更新设计”报告,合肥工业大学刘培做“基于深度学习建筑拓扑关系生成模型研究”报告。第二阶段报告会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李舒阳以“建筑能耗模拟的再思考:占用行为与空间设计”为题,东南大学林子皓以“基于3D打印技术的自由形态混凝土构筑物设计与建造研究”为题,同济大学简一心以“建成环境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因果驱动机制”为题,南方科技大学刘燚铭以“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办公建筑平面空间自动化生成探索”为题,中国矿业大学刘潇以“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冬季城市生活性街道视觉环境品质测度与规划启示——以徐州市为例”为题分别做报告。

              

                               李翔宇教授主持第一阶段报告会               王诗琪副教授主持第二阶段报告会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庄典、胡潜、孙玥、邱雨婷、唐诗诗、刘培、李舒阳、林子皓、简一心、刘燚铭、刘潇

第四分会场报告会由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苏剑鸣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舒欣副教授分别担任第一,二阶段主持人。韩国感性内容技术研究室张静女士以线上方式做主题报告“感性建筑学未来研究畅想”。第一阶段报告会中,同济大学石泽葳同学以“INFlowGAN: 一种住宅室内自然通风即时预测方法”为题,东南大学汪瑜娇同学以“国内大学校园的规划布局量形数据集构建及应用”为题,华南理工大学李晗同学以“三维到三维形态生成器——基于概率扩散模型的三维自由曲面生成和表征学习实验”为题,内蒙古工业大学温雅洁同学以“性能驱动下内蒙古地区装配式墙体构造多目标优化设计”为题分别做报告。第二阶段报告会中,天津大学陈怡拓同学以“扑校园:基于人群特征的学习型社区空间生成设计”为题,东南大学朱雪融同学以“基于小样本学习的传统村落形态分类研究”为题,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孟祥凤老师以“Auditing Urban Vacant land: Google Earth or Street View Images?”为题,佐治亚理工学院史逸超同学通过线上方式以“基于形状语法的侗族鼓楼宝顶蜂窝斗栱营造方法与生成式设计研究”为题分别做报告。

    

                            苏剑鸣教授主持第一阶段报告会                 舒欣副教授主持第二阶段报告会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石泽葳、汪瑜娇、李晗、温雅洁、陈怡、朱雪融、孟祥凤

第五分会场报告的两个阶段分别由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舒平教授、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郑志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老师邵泽彪做主题报告“参数化动态聚光建筑表皮多目标优化研究”。第一阶段报告会中,浙江大学周烨做“基于铰接镶嵌的可膨胀均匀凸多面体形态设计方法”报告,东南大学訾金州做“基于遗传算法的寒冷地区城市形态多目标优化分析”报告,长安大学任斯雯做“基于新能源利用的关中地区农宅节能设计研究”报告,内蒙古工业大学何丽婷做“内蒙古地区装配式建筑外墙热湿耦合传递特征模拟研究”报告。第二阶段报告会中,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嘉城以“基于视线质量评估的体育场馆看台参数化生成工具研究”为题,合肥工业大学武睿泽以“适应性空间镶嵌几何的离散化形态设计与建构方法研究”为题,中国矿业大学陈洪杨以“基于空间句法与多智能体模拟的历史性城镇步行游览路径设计方法初探”为题分别做报告。

    

                           舒平教授主持第一阶段报告会                   郑志教授主持第二阶段报告会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邵泽彪、周烨、訾金州、任斯雯、何丽婷、王嘉城、武睿泽、陈洪杨

第六分会场报告会由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林铓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闫超分别担任第一、二阶段主持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王江副教授做“形状语法在黄河滩区‘两栖乡村’研究中的教学实践”主题报告。天津大学舒琨狄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模块的行为建构方法研究—— 从‘代理体原型’到‘复合体结构’”为题,东南大学虞承昊和苏凤敏以“基于街景图像的人类感知指标与城市色彩评价关联性分析——以南京老城区为例”为题,同济大学柴华以“面向废弃回收木材几何特征的木结构遗传算法找形研究”为题,郑州大学杜聿琛以“多性能指标权衡下的非南北向中小学教室外窗设计研究——以三门峡地区为例”为题在第一阶段会议中做报告。在第二阶段会议中,湖南大学刘佳琳以“基于HBIM+理念的建筑遗产文化保护与传播探索——以湖南浏阳陈家祠堂为例”为题,北京建筑大学李欣以“聚落生成系统(SGS)——计算机辅助乡村聚落自组织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为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羿伯以“收缩城市街道空间健康性能的影响因素与演化机理”为题,东南大学陈宇龙通过线上方式以“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链控制下的陶瓷数码打印玻璃的设计及建造研究”为题,华侨大学张逸康以“轨道交通站域行动不便人群步行通行效率研究”为题分别做报告。

  

                          林铓教授主持第一阶段报告会                 闫超助理教授主持第二阶段报告会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王江、舒琨狄、虞承昊、柴华、杜聿琛、刘佳琳、李欣、刘羿伯、张逸康

2023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六个分会场报告会,共有58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参会师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为启发与会人员研究思维,开辟新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为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作者:张骐铄摄影:李锦阳 赵东昇 蒋志豪 张雨竹 赵若寒 唐兴雨责任编辑:陈洪杨 审核:许梓楠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