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举行主题报告会及沙龙论坛

发布者:陈文雯发布时间:2023-12-05浏览次数:592

122日,2023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开幕式在建筑与设计学院二楼报告厅隆重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4个阶段的主题报告会,共计12场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韩昀松依次主持了各阶段报告会。报告会结束后,举行了沙龙论坛。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澄

主持第一阶段报告会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飚

主持第二阶段报告会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峰

主持第三阶段报告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韩昀松

主持第四阶段报告会

第一阶段报告会中,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院长讲席教授Rudi Stouffs首先做关于Urban Prototyping的报告。Rudi Stouffs教授从理论层面介绍了城市原型,阐述了城市规划过程中需求的内容,其中包括支持多类型实例的灵活性、可支持不同流程的易整合性与不同空间和时间下的充足数据等。他结合假设场景探讨了未来城市、城市气候变化以及人群老龄化等问题,并以建筑信息模型和数字孪生工具为载体,结合实践案例做深入阐述。Rudi Stouffs教授的报告对于如何模拟城市性能并进行优化、如何规划设计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飚做“建筑形态类型与功能模块编码”报告,他运用计算机的编码概念,解决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问题,以数学规划的方法进行符合建筑功能需求的生成方案。李飚教授介绍了多种性能化模块,包括体型系数、岩峰平方面面积等。这种研究方法有利于拓展建筑师的思维,形成更为高效的正向设计。

南澳大利亚大学建筑学教授、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专家院成员、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副主编顾宁的报告题目是“Novel Interface and Interaction of Computational Design”。顾宁教授介绍了澳大利亚沉浸式虚拟环境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建筑和城市信息模型、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创意计算工作室、共情计算实验、复合人居环境设计、可穿戴式设备实验、沉浸式数字孪生、机器人与增强现实等方面,顾宁教授还分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BIMAR工程验收缺陷管理系统、AR中的增强型建筑性能模拟、参数化生成中国私家园林、综合数据驱动的计算性城市设计、参数化VR等方面。顾宁教授的报告帮助与会者进一步了解了人机交互。

Rudi Stouffs教授做报告

李飚教授做报告

顾宁教授做报告

第二阶段报告会中,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字官毛晔首先做“关于中建海龙模块化建筑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建造和数字技术相辅相成,结合实践阐述了关于两者应如何结合的思考,他认为可以从设计端和建造端思考融合。毛晔表示希望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所开发的产学研平台,能够为建筑行业的转型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BIM软件事业部技术总监赵瑞阳做“关于国产BIMBase平台研发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报告。赵总监提到,作为中国重要的科技研发部门和研发检测中心,公司的信息化业务包含了智能化、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技术。近几年,企业从国家战略和数字中国理念出发,正努力完成数字化转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韩昀松的报告主题是“融合行为感知的建筑自适应表皮研究与实践”。韩教授提到自适应表皮借鉴了生物学机理中的生物表皮理念,并以表皮自身形态和构造材料的改变来回应外部环境。他指出建筑表皮对于建筑产业的双碳减排目标作用巨大,有助于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同时,他还提到计算性设计可以更好的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为表皮的创作赋予新的动能。

毛晔首席数字官做报告

赵瑞阳总监做报告

韩昀松教授做报告

第三阶段主题报告会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建人与执行主任、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龙瀛首先做报告。他以“城市实验室,新数据、新要素、新路径、新态势”为题,从方法论、本体论和实践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从中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角度出发,从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应关注前沿方向,应针对国家重大需求而开展。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建筑学院教授、建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燊做“数据驱动的城市街区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机理及应用”报告。徐教授在报告中首先阐述了我国双碳政策的行业背景,强调了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他论述了单体建筑和多片建筑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潜力、多要素协同减碳理论及模拟数据精确性高的计算性设计在减碳中的应用等内容,并在中微观层面上阐述了教育智能的需要和民族融合的需求等观点。徐教授的报告帮助与会者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建筑学项目副主管、建筑智能研究组主任郑豪的报告主题是 “‘建筑+人工智能’,未来在何方”。他在报告中讲述了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案例,提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设计研究是当下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并提出了AI辅助式设计、用AI研究城市安全性等观点。

龙瀛教授做报告

徐燊教授做报告

郑豪助理教授做报告

第四阶段主题报告会中,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教授、建筑设计研究院计算性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晖做“建筑计算性设计与离散几何”报告。王教授就建筑计算性设计与离散几何的研究背景出发,解释了离散几何的概念,建筑计算性设计与离散几何的应用体系,并围绕相关案例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王晖教授以图论为基础的建筑离散几何研究为与会人员开展计算性设计研究拓展了思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成环境技术中心负责人叶宇的汇报主题是“面向AI赋能的计算性城市设计:形态肌理适宜度智能化评价算法研究”。他从研究背景、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与分析、讨论展望等四个方面展开报告,以完成AI赋能以及计算性城市设计的板块拼图。叶宇副教授构建了基于经典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与验证及效用展示。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孙良做“计算性设计语境下空间设计研究实践与探讨”的报告。孙良教授就计算性设计与专业建设、计算性设计与地下空间研究、计算性设计与资源型城市研究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王晖教授做报告

叶宇副教授做报告

孙良教授做报告


主题报告会结束后,会议组织开展了沙龙论坛,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主任刘宇波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苏剑鸣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贾晓浒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唐芃教授和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齐奕副教授担任嘉宾。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罗萍嘉主持论坛。

沙龙论坛围绕深层式设计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数字中国背景下应如何看待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模块化及智慧建造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数字技术与建筑学的耦合关系、如何展望数字技术与未来的建筑学科之间的发展关系等问题展开,嘉宾们分享了自己对于现在或未来计算性设计研究热点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自己关注的研究热点等,并与现场师生展开热烈交流与讨论。


刘宇波教授发言

苏剑鸣教授发言


贾晓浒教授发言

唐芃教授发言


齐奕副教授发言

罗萍嘉教授主持沙龙论坛

沙龙论坛


新闻来源:建筑与设计学院作者:廖攀 郭伊可摄影:吴雨涵 俞垚杰责任编辑:陈洪杨 审核:许梓楠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