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创于所思,乐在其中——记建筑与设计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工业设计16-2班朱乐其

发布者:Ader发布时间:2018-12-10浏览次数:213

当钟表的指针还在慢悠地转动,咖啡的热气还在迟缓地飘散,一切画面被清晨调成了慢镜头。然而,就在这时,一阵轻快的脚步把我们的目光吸引住,她自身散发的活力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样一个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女孩,就是我们此行采访的主角——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工业设计16-2班朱乐其。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误打误撞走入工业设计这条路的她,不仅没有被理工科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反而,她惊喜地发现,她的兴趣爱好在这里生根发芽,被这片富饶的矿大土壤呵护着、滋润着。心爱的画笔没有停住,而是挥洒在了更广阔的矿大画卷;所痴迷的数理化知识也不再只是课本上单薄的文字,而是能在矿大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平台上进行着尝试与实践。朱乐其不经意间发现,高中时解出一道难题的喜悦,恰与想出一个好方案的喜悦相契合。她说:“起初选择工业设计,是抱着在工业设计上试一试的想法。然而却在与工业设计相处的一点一滴中,慢慢爱上了工业设计,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有干劲。”

歌德曾经说过:“对真理的热爱就体现在:知道怎样去发现和珍惜每一件事物的好处”。而朱乐其对于工业设计的热爱,也体现在于生活中发现和体验设计的乐趣,当她使用一个新的APP,会思考其交互是否合理,当她在影院看见一个儿童座椅,会思考其合理性与改进方向。“如果你喜欢做一件事情、做这件事情你特别享受,那这就该是你人生的主旋律”她说道,“对于设计,也许手绘和设计都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想法。”她希望学弟学妹们对于设计能够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主动思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因为热爱而勤于思考, 朱乐其在谈到学习工业设计带给自己的收获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思考”。

“每天都在思考很多东西。为了一个设计作业,自己走路在想、吃饭在想。经过这样反复思考以后,思维更加发散,脑子也更加灵活,设计自然而然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设计自由与灵活的特性似乎让专业课看上去比较轻松,但实际上给了思考更多的空间。“课上与课下都是画方案,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的好处就是你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而且你的自由时间会变得特别重要。”比起周围建筑专业的室友一个个通宵做作业,这样富有弹性的学习节奏给予朱乐其的,不仅是更多的休息和娱乐,而是一个个实现她奇思妙想的机遇。

机缘巧合下,她参加了“创青春”创新创业比赛,而机遇下同时也隐藏着挑战,创业类比赛的商业性给这个团队带来了困难,朱乐其形容当时的情况:“我们一个十人团队,八个来自工业设计,大家都不会,必须靠自己不停摸索。”谈及这个比赛,朱乐其觉得受益匪浅。在比赛中,她的思考得到了尝试和应用,而同时,这种思考也深深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设计的创意和灵感,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从土里冒出来,势如破竹。机缘再现,她又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加了UXPA(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因为项目是关于盲人的全民互助,所以调研期间奔波于盲人中心、特殊学校之间,接触到很多盲人,也全方位地了解到这样一个缺乏关注的弱势群体。这样独特的经历,使她对社会这个万花筒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认识。

思考,为朱乐其的竞赛雪中送炭;竞赛,为朱乐其的深度思考锦上添花。思考与实践,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充实着她的学习,丰富着她的生活。

  

雷厉风行,独当一面

朱乐其在做方案的时候,精研致思,全力以赴。她也许会坐在那里一下午不吃不喝,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方案中。朱乐其说自己是个“急性子”,“也许是性格使然吧”。她不爱拖延,也从不拖延。她说:“一个三周要完成的作品,我想在一周之内完成。”而恰恰是这样雷厉风行的性格,使她能在形形色色的挑战与困难前独当一面,使她的成果能在林林总总的方案与作品中脱颖而出。

在谈到比赛中团队合作的问题时,朱乐其坦言在遇到分歧时,她不赞成双方必须互相说服的观点。“如果两个人永远处于相互说服的状态,事情会永远拖延下去,下一步永远无法开始。”而应该学会进退结合,在不触及自身底线同时,尽可能尊重对方的看法。在团队合作时,其实不必刻意迎合或退让,节奏一致也许是最舒服的,但磨合中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更加难得可贵的。

  

“下不了培养思考习惯决心的人,会失去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爱迪生如是说。正如她的名字一般,乐在其思。而朱乐其的生活之所以充满乐趣,恰恰源于她的勤思。在行思坐想中,积聚下一点一滴的创意和灵感,释放了她在设计和创业的领域中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激情,使她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作者:高苗 沈苏怡 顾静 韩隽怡摄影:

X关闭
X关闭